网上人大俱乐部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查看: 584|回复: 3

300天阅读之第79天-《自控力》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奋斗
    2019-11-7 13:15
  • 签到天数: 155 天

    [LV.7]常住居民III

    admin 发表于 2017-10-15 10:14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今日导读
    《自控力》拆解第二天,我们一起共读本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。我们在第一天的共读中,了解到了什么是意志力、意志力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才能提高意志力。而在第三和第四章,作者强调了自控力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极限,针对这些缺陷和局限,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,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自控力和合理运用自控力。以下是今天的主要内容:

    1.自控肌肉模式及存在的缺陷

    2.骗人的『疲惫感』

    3.道德许可效应

    4.取消许可,牢记理由

    5.『未来』乐观精神

    6.许可陷阱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奋斗
    2019-11-7 13:15
  • 签到天数: 155 天

    [LV.7]常住居民III

     楼主| admin 发表于 2017-10-15 10:15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自控肌肉模式及存在的缺陷
   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· 鲍迈斯特通过一系列实验,例如在实验室中让人们用意志力拒绝饼干、排除干扰、抑制怒火、把胳膊浸入冰水中,他发现人们的自控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耗,时间越长,注意力越分散,身体的能量也会被大量消耗,每次成功自控后,人们就会变得虚弱。因此,罗伊·鲍迈斯特做出了一个假设:和肌肉一样,自控力也存在极限。当自控力用尽时,人们也会和持续运动的运动员一样精疲力尽。因此某些时候,你可能在一处成功抵制住了诱惑,却可能在另一处失去自控力。例如在办公室中拒绝闲聊,会让人难以抵制甜点的诱惑。

    生活中,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根本不需要意志力,但往往是这些所谓的小事却在一点一点消耗我们有限的能量,比如在超市20个牌子中挑选最喜欢的一个,同样需要大脑思考来做决定,此时你就是在运用有限的自控力。这样的决定做多了,人们自然会感觉到疲惫。因此,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将『我想要』做的重要事情安排在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去做,这样效果会好很多。

    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,为什么意志力会疲惫?心理学家马修·加略特猜测,大脑疲惫可能是因为缺少能量,大脑能量耗尽直接导致了意志力的枯竭。为了找到答案,他做了一个测试,受试者被要求进行一系列的自控任务,任务完成后测量被试者的血糖含量。他发现每完成一个任务后,受试者的血糖含量降得越多,他们在之后任务中的表现就会越差。如此看来,自控力消耗了身体能量,能量又削弱了意志力。

    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,马修·加略特给这些受试者每人一杯柠檬水,其中一半人拿到的是含糖柠檬水,另一半人拿到的是『安慰柠檬水』(甜味是人工调制的,不能提供能量)。试验结果发现,喝了含糖柠檬水的受试者,血糖含量升高,并表现出更强的意志力,而喝到『安慰柠檬水』的受试者的意志力却继续减弱。由此看来,在生活中吃点糖,喝点苏打水,能恢复或增强自控力。

    那么,问题又来了,我们在自控时,到底消耗了多少能量?大脑消耗的能量为什么能够很迅速地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呢?为了回答这些问题,行为经济学家X·T·王和心理学家罗伯特·德沃夏克一起提出了自控的『能量预算模型』,他们认为,能量对大脑来说就是资源,资源丰富时,大脑会支出能量;资源减少时,它就会保存能量。X·T·王和罗伯特·德沃夏克认为,现代人的大脑可能仍然将血糖含量作为资源稀缺或者充足的标志。当资源不足时,大脑会选择满足当下的需求;当资源充足时,大脑则会考虑得更加长远。研究还表明,现代人在饥饿时更愿意冒险。因此,当大脑的血糖含量降低时,它会更加倾向于考虑短期感受,往往容易冲动行事。





    骗人的『疲惫感』
    前面我们提到大脑含糖量减少,自控力就会减弱。那么我们的自控力是否存在极限呢?是否也会有疲惫耗尽的时候?

    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的『自控力与肌肉』的比喻吗?要想知道我们的意志力为什么会疲惫,我们得先看看为什么我们的肌肉会疲惫。

    30岁的卡拉参加铁人三项比赛,完成游泳和骑车项目之后,她感觉自己在跑步时到了极限,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。虽然如此,她依然继续坚持,最终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。

    这个案例很好地解释了什么叫虚假疲惫,在比赛中,看似卡拉已经到了身体的极限,然而突破这所谓的极限后,却依然还有能量,并没有到真正 『资源枯竭』的地步。事实上,身体疲惫是大脑对身体耍的花招,疲惫感并不是一种身体反应,而是一种情绪。疲惫只是大脑想让我们停下来而产生的某种反应,一种预先报警系统。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极限运动员能够不断突破人体的极限,在比赛中他们很清楚第一次出现的疲惫感并不是真正的极限,只要挺过了这个节点,他们就能突破极限。

    因此自控力也是这样,当我们感觉我们意志力已经消耗殆尽时,往往只是大脑的欺骗,只要我们挺过意志力消耗殆尽这种感觉的节点时,就能够冲过意志力挑战的终点。

    运动员在第一次感觉到极限的时候,往往能够突破极限,帮助他们坚持下来的可能是比赛的荣誉、获奖的渴望,也可能是他人的鼓励等,那么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意志力告急的时候,我们靠什么来坚持呢?作者在这里给了我们一个方法:努力挖掘『我想要』的力量,让自己恢复能量。就像运动员在疲惫时,努力激励自己要获奖,要为自己、为团队争得荣誉一样,努力想象自己的目标是什么,实现目标以后能够获得什么好处,就能坚持下去。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奋斗
    2019-11-7 13:15
  • 签到天数: 155 天

    [LV.7]常住居民III

     楼主| admin 发表于 2017-10-15 10:15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道德许可效应
   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贝努瓦· 莫林和戴尔·米勒做过一个实验,调查学校学生对两组命题的态度。

    第一组命题:

    命题一:大多数女性不太聪明;

    命题二:大多数女性更适合在家看孩子。

    第二组命题:

    命题一:有些女性不太聪明;

    命题二:有些女性更适合在家看孩子。

    调查显示,学生立刻对第一组命题提出抗议,而对于第二组命题的态度则更中立一些。

    判断完这些命题后,学生要在一场模拟招聘中判断几位候选人是否合适某个高层职位。这份工作所在的行业向来由男性主导,而候选人中有男也有女。实验人员猜测,之前那些反驳过性别歧视的学生,在模拟招聘中不会歧视符合条件的女性。然而最后的调查结果却正好相反,那些强烈反对性别歧视的学生,更倾向选择男性来担任这一职务。

    研究结果无疑让人吃惊。心理学家一直认为,人们往往按照自己表明的态度行事。但这个研究揭示了人们表里不一的事实。那些反驳性别歧视的学生,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道德许可证,他们向自己证明他们没有性别歧视的观点,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称为『道德许可』(拆解者注:道德许可是一种心理状态,它是指,当人们对某事有了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之后,就会自我感觉良好,觉得自己的行为也是符合这个道德标准的。但是,在道德许可的影响下,人们反而更容易做出违背这项道德标准的行为。

    在这个研究中,学生因为反对性别歧视而自我感觉良好,因此放松了警惕,更容易做出性别歧视的具体行为,而这种行为是他们按照直觉、而不是在长远考虑自己的目标(追求公平、追求男女平等)的前提下做出的。

    所有我们将其道德化了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『道德许可』的影响。比如你可能因为锻炼了,感觉良好,明天就不去了;早上全神贯注地处理一个项目,感觉良好,下午就变得懒散了;在超市控制自己购买商品,感觉良好,回家却吃了很多美食。

    『道德许可』常常诱使我们做出背离自己初衷的事,它让我们相信,如果在节食、健身等路上获得进步,做了一件正确的事,我们就可以做一些不那么正确的事,比如大吃美食、不去锻炼、多抽根烟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却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远了。

  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我们需要将道德困境和普通困难区分开来。偷税漏税、搞婚外情是道德问题,但我们要知道,大吃甜食、熬夜、晚睡、信用卡负债等和道德真的没什么关系。很多人将所有的自控行为都看成是道德测试,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。当我们从道德的角度面对意志力挑战时,我们往往会失去自我判断能力,从而忽视了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。



    取消许可,牢记理由
    即使你没有将意志力挑战作为道德的衡量标准,但是你仍然可能陷入『道德许可』陷阱,因为现在另外一件事情逐渐被道德化了:进步。我们总是认为进步是好事情,将其当做放松的借口。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阿耶莱特·费什巴赫和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拉维·多尔通过研究已经证明,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,暂时的进步会影响人们继续完成目标。比如,当减肥者被告知自己已经减了多少体重后,他们往往会选择热量高的巧克力庆祝,而不是热量低的苹果;在备战期末时,如果学生们觉得自己已经为复习花了很多时间,往往自我感觉良好,就更可能花整晚时间和朋友喝酒。

    进步之所以会让我们放松警惕,是因为我们的两个自我相互竞争,打破了二者之间的平衡。我们之前已经说过,意志力挑战就是理智的自我和冲动的自我这两个自我的冲突。当你面对诱惑时,你努力让理智的自我占上风;但当你取得一点进步时,那个只看得到眼前利益的冲动自我往往会放纵起来,你就会转而关注那些还没有实现的眼前目标。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称为『目标释放』,当出现这种情况时,你曾经苦苦努力克制的目标会变得更加难以完成,诱惑也会变得让你难以抵挡。

    生活中这种『进步一小步、后退两大步』的例子还有很多,例如整理好文件的『进步』,释放了那个想看比赛的你;有计划地存了养老金的『进步』,释放了那个想购物的你;整理出一份计划清单的『进步』,释放了那个想拖延的你。

    想要避免这种错误的满足感,我们需要取消许可,牢记理由,不再把进步看成是一种有道德的、正确的事情。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取得进步时,比如坚持跑步一周,你不应该想『我做到了!我太棒了!忍耐了这么久,我终于可以做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了』,然后就去吃一顿啤酒配炸鸡,而应该想,『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达成减肥的目标,我必须坚持下去才能减肥成功。』时刻关注自己的目标,而不是暂时取得的进步。

    那么如何才能牢记我们的目标呢?香港科技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。他们提出,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拒绝诱惑的经历,我们拒绝诱惑肯定是出于一定的原因的,只要我们记住我们当时为什么会拒绝诱惑,下一次面对同样的情况时,我们就不容易向诱惑屈服,因为我们会想起屈服于诱惑并不是自我奖励,反而会让我们功亏一篑。

    坚持这样想,『道德许可』也许就消失了。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奋斗
    2019-11-7 13:15
  • 签到天数: 155 天

    [LV.7]常住居民III

     楼主| admin 发表于 2017-10-15 10:15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『未来』乐观精神
    受『道德许可』影响,人们不仅仅会为过去取得的进步而骄傲,还可能对未来不存在的事沾沾自喜。

    例如,当你在餐厅排队考虑选择哪个套餐时,看到了菜单上的健康菜品,这些菜品能够帮助你减肥,获得健康美丽的身材,然而到你点餐的时候,你却选择了『双层吉士汉堡和薯条』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这就是『道德许可』在起作用,有时候,我们的大脑对可能完成的目标也会感到兴奋,它错把可能完成的目标当做是真正完成了目标。因此,你在准备点健康食品时,感觉压力小了很多,便对不健康的食品产生了兴趣。

    人们总是把未来的计划当作是现在已经实现了的事情,期望明天的自己会做出和今天不一样的选择,对未来的自己保持高度的乐观。比如,我今天先抽根烟,但从明天开始戒烟;我今天不去健身了,但我明天肯定会去;我先买一些生日礼物,但是我保证之后三个月绝不购物。

    因此,当你要做与意志力挑战有关的决定时,请务必要注意一下,你脑海中是否有『未来再好好表现』的承诺,是不是告诉自己今天的过错明天再来补救,是不是又陷入了『今天放纵,明天改变』的恶性循环中去。

  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对自己说『今天的事明天再做吧』,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明天会有时间做呢?

   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,我们会常常错误地认为明天会比今天有更多的时间,我们相信未来不仅能够弥补今天没做的事,还能做到更多。

    在实验中,受试者被要求预测自己能够坚持多长时间的锻炼,两周后,他们再次被邀请回实验室。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人实际的锻炼次数都比他们之前预测得要少。研究表明,他们往往将预测和承诺看得很重,却轻视实际的情况。这种乐观主义精神让人费解。

    针对这种情况,行为经济学家霍华德·拉克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:当你想要改变某种行为的时候,尝试减少行为的变化性,而不是减少行为。比如戒烟,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每天减少吸烟数量,而是让烟民每天抽同样数量的烟,这样他抽烟的数量就会逐渐下降。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,是因为定量抽烟让吸烟者明白不仅今天会抽,明天也会抽,后天还会抽,如此打破了吸烟者常误以为的『明天不会再抽』的幻想。这种做法给每根烟都附加了意义,吸烟者每多吸一根,就会带来多一份的伤害。

    在面对意志力挑战时,不妨把今天的决定都看做是以后每天都必须遵守的事情。以后遇到吃糖的诱惑,可以问自己『我想不想在每天下午都吃一块糖』,遇到想拖延的事情时,问问自己『是不是想承担永远拖延下去的后果』。





    许可陷阱
    影响我们意志力挑战的除了『道德许可陷阱』以外,还有『许可陷阱』,它和我们自己的高尚行为无关,而是和我们内心的欲望有关。我们迫切想地给诱惑加以道德标准,好让我们在放纵自己的时候毫无负罪感。

    试想一下你在杂货店买东西,一个漂亮的女服务员拖着一盘热狗想让你买一个,你明明知道这些热狗对你的减肥毫无帮助,但是你还是不自觉地买了一个。此刻你就是遇到了光环效应(拆解者注:光环效应是指,当认知者对某一事物形成第一印象后,他就会根据这个第一印象去推测对方的其他方面。这种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),这种光环效应实际上就是一种道德许可,你觉得漂亮的女服务员没有错,给你推荐食物也没有错,其实,这不过是你在为自己屈服诱惑找的借口。

    每次当我们想要放纵的时候,我们总会找到美德的暗示,让它们为诱惑做辩护。在餐厅中,当汉堡和沙拉一起被上到餐桌上时,客人会觉得这样的搭配比单独上汉堡少了很多卡路里。而事实情况是卡路里根本没变。客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觉,是因为沙拉蒙蔽了他们的眼睛,它让客人觉得自己吃的食物符合道德标准。使你放纵的东西和你认为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时,就会产生光环效应。研究发现,因为慈善目的而购买巧克力的人,会奖励自己吃更多的巧克力;因为特价买了很多东西的消费者,会认为自己省了很多钱,而事实上他买了很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。

    我们在选择商品时,常常用『好』和『坏』来界定它们,这时『感觉良好』往往会取代常识判断。比如我们生活中常常遇见『买一送一』、『全天然』、『有机』、『为了慈善』等词语,这些词语极容易让我们被光环所笼罩。

    『道德许可』不仅对我们的意志力挑战有影响,还对环保产生影响。一项研究发现,很多看似环保的行为,实质上加剧了我们对环境的破坏。我们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,做了一些环保的行为,时间久了,我们就会觉得已经做得够多了,自己尽力了,于是,我们就会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,开始浪费食物、污染环境。例如,我们使用环保购物袋,保护了环境,但我们会买更多的东西;换个电灯泡会允许你住在更大更耗电的房子里面。

    作者认为,如果想要促进人们的环保行为,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化他们『环保人士』的身份认同,而不是让他们花钱购买更多的环保产品,因为这些只会增强人们的『道德许可』。

    人们之所以会陷入道德许可陷阱,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。我们之所以要在取得进步后奖励自己,是因为我们觉得那些进步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,比如我们觉得跑步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,但吃炸鸡却是一件开心的事。

    总之,要想走出道德许可陷阱,就必须知道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颓废、懒散、浪费,而是一个越来越好的自己,我们想要把握自己的生活,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受到冲动、懒散、诱惑的影响了。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关闭

    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    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网上人大俱乐部    

    GMT+8, 2023-3-28 20:30 , Processed in 0.082260 second(s), 28 queries 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   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